对于初来乍到的新西兰留学生,无论是低龄孩子,还是成年留学生,选择寄宿家庭(Homestay)是一种既安全又有助于融入本地生活的方式。
今天,我们就带大家深入了解:住在新西兰寄宿家庭,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什么是寄宿家庭?
寄宿家庭(Homestay)指的是由新西兰本地家庭接待国际学生,学生与寄宿家庭成员一起生活、吃饭。这些家庭通常是经过学校或中介机构严格筛选、登记在案的,居住环境良好、安全可靠。
为什么选择寄宿家庭?
1. 安全第一,家长放心
大部分Homestay家庭都通过了无犯罪记录审查,而且学校定期上门走访,确保学生的居住环境安全。
2. 全英文环境,语言进步快
与本地人生活在一起,孩子每天都在用英语交流,语言能力自然突飞猛进,尤其是听力和口语。初期可能有语言障碍,但大多数家庭有接待经验,会耐心沟通,孩子也能在实践中快速成长。
3. 文化融入,独立成长
从点餐、交通、礼貌用语,到节日文化,孩子能更快了解新西兰生活方式,适应本地节奏,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。
4. 一日三餐,饮食有保障
Homestay家庭通常会提供早中晚三餐。部分家庭甚至愿意尝试做中餐,或者允许孩子自己下厨。
寄宿家庭通常是什么样的家庭?
有孩子的年轻夫妇;
退休夫妻;
单身人士,等等。
由于新西兰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国家,因此寄宿家庭可能是来自不同种族的,如:欧洲裔新西兰人,毛利人,亚裔,太平洋岛国裔,印度裔等等。
大多数家庭非常欢迎国际学生,愿意倾听、引导、帮助孩子适应新生活。
寄宿家庭的申请流程
寄宿家庭通常由学校委托机构来进行匹配。
申请时,家长和学生需填写申请表,您可以提供孩子的性格特点、饮食习惯、宗教信仰、健康状况、是否接受家庭有小孩、宠物等信息,以便安排更合适的家庭。
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,资源有限,会尽力满足。大多数情况下,是肯定无法百分百满足所有个性化需求。
当完成匹配后,学校会发送寄宿家庭信息给您,如果您不满意,可以要求更换。如果您满意,则可以进行确认。
理想 VS 现实
寄宿家庭的实际体验因人而异,理性预期更重要:
1. 不等于“保姆式照顾”
有些家长希望寄宿家庭能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照顾孩子,实际上更多是一种“生活共处”的关系,有时更像室友或邻里相处,而非全天候的“私人照顾者”,学生需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。
2. 饮食文化差异
饮食可能是初期适应的挑战之一。不同族裔的家庭有不同饮食习惯:西式家庭常吃冷餐、三明治;印度家庭则偏好咖喱等辛香食物。这些都与中餐口味差异较大。建议学生保持开放心态,逐步尝试、适应新口味,也可与住家沟通个人偏好。
有些住家会允许孩子做饭,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可以自己做中餐,满足中国胃的同时也锻炼了生活能力。
3. 标准房型,不太可能有独立卫浴
在住家中,学生会被安排一个独立房间,房内通常配有床、书桌、椅子、衣柜等基本家具,为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。但厨房和卫生间大多为与寄宿家庭共用,不太可能配有独立卫浴,请提前了解并合理预期。
4. 家庭互动程度不同
并非所有住家都非常健谈或热情。部分家庭因工作繁忙或个性原因,与学生的交流有限。这时,学生应学会主动沟通,必要时也可寻求学校或中介的帮助与协调。
寄宿生活是双向互动,再好的Homestay,如果学生整天闷在房间、不主动沟通,也很难真正融入。建议学生日常多参与家庭活动或用餐聊天,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,都会让彼此更熟悉,建立良好关系。
5. 更换寄宿家庭
若遇到无法调和的问题,是可以申请更换寄宿家庭的。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时间与沟通协调,因此建议学生前期尽量保持积极适应与包容心态。
寄宿家庭不仅是住宿选择,更是一次与异国文化深度接触的机会。它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勇敢、适应差异、拥抱多元。这也正是留学最珍贵的部分。
如果你正考虑来新西兰留学,不妨从Homestay开始,迈出这段成长旅程的第一步。